操作化是和實物化緊密相結(jié)合的,兒童不僅是感覺學習者,還是動作學習者,傳統(tǒng)的兒童教學法中兒童操作性嚴重不足,導致兒童普遍動手能力不高。手是大腦的外顯,非常重要,因此傳統(tǒng)教育的缺失是顯而易見的,而蒙氏教育卻非常重視兒童的操作性,操作貫穿于整個教育之中,以達到“手巧”促進“心靈”的目的。
在蒙氏班里,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實物化的教具,不僅可以鍛煉他們手部的靈活性,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獲得了很多是他們受益終生的能力,當孩子具備這些能力時,孩子就找到了學習的興趣和方法,這就是蒙氏教具操作化的教學方法。
今天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于是我們就在班級進行了“包餃子”的活動。其中兩個剛來的小組小朋友是次自己動手包餃子,老師還沒開始示范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給老師說“老師,我還不會包餃子”、“老師,我在家吃過餃子”。
老師示范完畢,接下來就是分發(fā)材料的時間,老師邀請每個桌子上的“組長”(也就是哥哥姐姐)來領(lǐng)材料,并分發(fā)給自己的組員,這個時候每位小朋友都很耐心的在等待材料的發(fā)放。
材料發(fā)放完就要開始包餃子啦,椏椏的動手能力較強,看老師示范以后已經(jīng)知道流程,但是二寶動手能力較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老師,是把餡放進這里嗎?”二寶邊指餃子皮邊說。
“是的,把餡放進去再包起來就好了?!崩蠋熁卮稹?/p>
二寶艱難的舀了半勺餡兒放進了餃子皮里,“二寶,你的餡兒太少了,你再舀一些?!钡玫綏織康奶嵝?,二寶又舀了一些放到餃子皮上,接下來就是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一步——要把餃子包起來,此時的二寶又遇到了難題:“老師,要怎么包?”
“像這樣要先把餃子皮對折,然后捏合餃子皮的邊緣,但是在捏的時候要小心不能讓餡兒跑出來,知道了嗎?”老師又給二寶示范了一遍。
二寶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然后開始進行下一步,只見二寶小心翼翼的把盛滿餡兒的餃子皮拿到了手上,雖然餃子皮比二寶的手還要大,但是二寶在很努力的把手打開,不讓餡掉出來。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先把餃子對折,其次另外一只手把餃子兩邊捏合起來……“老師、椏椏,你們看我會包餃子啦!”二寶把餃子包好后開始向我們展示他的成果,臉上滿心欣喜。
“哇,二寶你包的餃子真好看!”
“二寶,我們再包一個吧?”
老師和椏椏的回應(yīng)讓二寶更加有信心,馬上進入到包第二個餃子的過程中。
兒童投入地操作,其專注力、秩序感、耐心也得到極大的培養(yǎng)。而制作完畢后兒童臉上流露出的成就感、自信心和喜悅,是顯而易見而又難得的,這種有成就感的體驗只有通過兒童親自操作、親身體會才能得到,并促使兒童對工作、生活產(chǎn)生更大的熱情和挑戰(zhàn)欲。
蒙特梭利博士說過“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泵墒辖逃秊楹⒆犹峁┮粋€實物化、可操作化的環(huán)境,讓孩子親自感知、操作,真正體現(xiàn)了玩中學、做中學,寓教于樂,使孩子們在輕松、自由、自信、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