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進入了另一個夢鄉(xiāng),
那里的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
風輕輕吹過,他戴著草帽,
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我們無法抵御浪潮,但永遠記得燈塔”。
劍橋跨世紀幼兒園攜全體師生謹以此文,送別袁隆平爺爺,感謝他為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也希望可以讓小朋友們更加走進了解這樣一位偉大的老人,銘記在心,以一燈傳萬燈,也是每一位教育者、父母的職責所在。
換吾輩掌燈,愿先生好眠。風吹麥浪之下,中華兒女皆為掌燈者,風骨精神將永遠傳承下去,生生不息。
2021年5月22日有一位對中國甚至全球人民來說都很重要的老人離開了,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各班級老師通過PPT、繪本形式講述《一顆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讓孩子們認識了袁隆平爺爺,了解了他帶給我們的偉大貢獻,是他讓我們不再餓肚子,是他養(yǎng)活了半數(shù)的中國人。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
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
也是世界上個成功利用
雜交水稻優(yōu)勢的科學(xué)家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
第二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p>
為了這兩個夢,
袁隆平爺爺畢生投身雜交水稻事業(yè)。
小朋友們或許沒有見過袁爺爺
但在今后的課本上
在我們每一日每一餐的飯桌上
都會見到、親口吃到
袁爺爺帶給我們的巨大貢獻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
看似簡單的一碗米飯
卻歷經(jīng)風霜和汗雨
帶孩子認識稻米
教孩子好好吃飯
把節(jié)約糧食的傳統(tǒng)美德延續(xù)下去
這才是作為一個普通人
悼念袁爺爺?shù)腪ui好方式
小朋友也要做一個“光盤行動”的先驅(qū)者,要做到不剩飯,知道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每一口飯菜,爭做“光盤行動”的踐行者、推廣者、監(jiān)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