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常的人,從外界接觸到的信息,有80%以上是從視覺和聽覺的渠道傳入大腦的,人類獲得的知識絕大多數(shù)都要通過聽覺和視覺。人們常用“聰明”二字來概括人的智力。聰明就是耳聰目明的意思,顧名思義,聰明首先應當包括觀察力??梢?,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科學發(fā)明和藝術創(chuàng)造的前提。人們?nèi)绾斡行У厥褂米约旱难劬投?,是人們認識世界、提高智力的前提。
觀是看,察是想。我們觀察問題,不僅僅應該知道事物是這樣,而且必須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幼兒想要認識一個事物,總是從觀察開始的,有了觀察,便開始有了注意、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如果我們把觀察比作蜜蜂采花粉,那么思維等心理活動就好比將花粉釀成蜜,沒有花粉就釀不出蜂蜜。沒有良好的觀察,思維就會因缺少材料而得不到良好的發(fā)展。所以觀察是認識的基礎、思維的觸角。敏銳的觀察力,對于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生產(chǎn)革新能手等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孩子應當具備的一種重要的能力。
凡有良好觀察力的人,都是平時處處留心,認真觀察的結果。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勤察深思出真知。”
悅悅小朋友已經(jīng)上三年蒙氏班了,她是一位非常乖巧、懂事、的小女孩,喜歡做老師的小幫手,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更是小朋友心目中的知心“大姐姐”。
由于爸爸媽媽上班忙,平時都是有奶奶來接送她上學。在與奶奶交流中,老師了解到,她平時喜歡觀察一些植物或小動物之類的事情。
有次她奶奶告訴老師,在一次周六的時候,悅悅小朋友和爸爸一起去花市,她在花市挑了一盆她喜愛的花買回家,回到后,她讓爸爸告訴她花應該怎么養(yǎng),從那以后,她每天放學回家都會給花澆水、施肥、偶爾還松松土,這成了她每天放學回家必做的一件事,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花上有了小蟲子,傷心地哭著告訴爸爸:我的花快要死了......爸爸問她:你為什么有這種想法呢?悅悅說:小蟲子會把花的葉子吃掉,莖吃掉,后連根也一起吃掉,花沒有了根,那不就死了嗎?爸爸笑著告訴她:沒有關系,我們可以給花打點藥,把害蟲殺死就好了。
花養(yǎng)好了之后,悅悅每天來幼兒園都會告訴小朋友她又給小花澆水了,應該澆多少水,她小花今天又曬太陽,除草、施肥了。
有一天她特別興奮的告訴老師:老師老師,你知道嗎,我的小花終于要開花了,我今天發(fā)現(xiàn)它有一個小小的花骨朵,爸爸說這是快要開花了,我好高興!
觀察力是一種學習能力、生活技能,幼兒園各種課程的開設、游戲活動的開展,均能有計劃、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敏銳的觀察力。通過園所的課程,老師有意識的通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啟發(fā)引導、活動設置、幼兒特點激發(fā)幼兒觀察力的建構,同時幼兒園的老師們也同步教會了家長在家和孩子一起游戲互動中培養(yǎng)觀察力的方法,希望更多的家長和老師掌握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的秘訣,因為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幼兒的認知、理解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跨世紀教育,關注幼兒習慣、能力、品格的建構,為孩子一生幸福打下堅實的基礎!